去年以来,市审计局先后组织对全市10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延伸调查部分市直部门单位,反映管理机制运行、产业规划管理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问题整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组织部门制定《关于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配备把握原则》《关于进一步规范开发区薪酬管理的指导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人员配备、薪酬管理等政策。成立平台公司子公司,承担项目建设、基金投资、资产运营等职能,推进“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改革落地。
产业规划管理和实施进一步规范。积极推进产业招商规划、发展规划编制,持续完善发展谋划布局。商河经开区与25家企业达成园区入驻协议,标准厂房及办公楼出租率达91.41%。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济南经开区制定《科技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进设立创新创业扶持基金。明水开发区制定《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对15家企业进行奖励。莱芜高新区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和孵化成效双提升,近3年成功毕业企业11家。
“双招双引”政策进一步细化。通过及时发放人才补贴、建设人才公寓、实施人才助学行动等,吸引和留住人才。积极推进设立产业基金,利用基金手段赋能产业发展。
企业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优化融资渠道、拓展新业务板块、精简冗余低效业务等方式,加强平台公司运营,增强盈利能力。济南经开区、明水开发区等所属平台公司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融资能力明显提升。
来源:涉外审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