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25日,市审计局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年轻干部座谈会,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林桥出席并讲话。会上,6名年轻干部代表结合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所思所悟,畅谈心得、细述举措、建言献策,尽显审计青年的蓬勃朝气与硬核担当。现将发言精编,供交流学习。
派出审计五处 杨红艳

一、追求信念坚定,务必直面问题
审计工作要着眼于人民、落脚于人民,就要看党和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审计成果。一开始总感觉不知道如何将人民群众和自身工作结合,但再次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等地方系列丛书时,感受到人民情怀就是实实在在的换位思考、直面问题。通过这一阶段学习审视自身仍存在一些短板。一是“站在更高视角审项目”说得多、做到的少。在谋划审计项目时未充分研究全市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重大政策的变化趋势,更多地求大求新,未真正做到服务大局。二是成果开发不够。实施审计项目时面上问题查得多,研究可能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少,部分问题未查深查透、问题挖掘质量不高,无法形成审计成果。作为审计青年要直面问题,谋定而后动,用更高的视野、更细的视角、更真的情怀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在服务大局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组织需要的同向发力。
二、追求作风务实,务必脚踏实地
作为年轻审计干部,更要汲取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力量深耕细作。从事审计工作以来,我深刻体会到做审计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一开始做项目时总想快速找到问题、找到大问题、好线索,但实际中可能看了很多资料也发现不了什么,这个时候就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在参与的第一个审计项目中,我负责固定资产审计,当时自己对该业务从未接触,进点后一个月被审计单位提供不出任何资料,我静下心来把该单位三年以来的财务明细账逐笔查看,一个一个核实与房产有关的财务疑点,第一次审计项目就形成五十余个取证单,极大地提高了自己后续每个审计项目的求知动力。审计人的光芒,既在查处问题的雷霆出击中闪耀,更在日常坚守的润物无声里沉淀。作为年轻干部,要在每一个项目中不断总结提炼常见问题点,完善自身知识库,通过日复一日地学习总结,终能成长为行家里手。
三、追求业务精通,务必实干担当
审计青年要担当作为,就要练就过硬本领。一是要业务精通。审计组的每个人都影响着审计的作风形象和权威,出具的每一份取证单和报告都承载着审计公信力。初来单位,我翻遍了局里公众号和官网的所有文章,学习了全局近两年所有审计报告,研究审计思维,后来每一个审计项目中都有意识地跳出审计看审计,从省市要求到末端落实全流程视角看政策演变,不断提升独立思考能力、拓展查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二是要行稳致远。刚踏上工作岗位,通常都会从处室一些基础性、事务性的琐碎工作做起,“抛头露脸”的机会少,出彩的工作干得少,可能偶有失落。但作为青年干部对待日常处室的工作从不有这与我无关的想法,始终站高一层次去思考,时刻保持自己可以解答自己处室所有业务,可以做处室每个人的B角。两年多下来,很感恩来到给每个人提供一切成长机会的单位。回顾自身,我是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受益者的一个缩影,也验证了作为青年干部不要担心被忽视,要拉长时间维度看问题,踏踏实实干几年,终能靠实干取得成绩、靠实干赢得尊重、靠实干成长进步。
企业审计处 王西艳

一、以“向上对比”破“懈怠浮躁”,锤炼进取之心
在工作中,我们会面临各种考验,不仅是工作能力,最重要的还有心态上的考验。这两年,局里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加入审计队伍,为我们审计工作增添了活力,无论是在大数据竞赛和案例竞赛的优秀表现,还是在日常审计中他们的一些新的思路和见解,让我受益良多。与他们相比,我没有那么集中的精力、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如何克服懈怠之心、浮躁之气,沉下身来至关重要,成为鞭策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会让自己保持常思己过、见贤思齐的决心,不断向领导、向同事、向被审计单位学习人之长处,弥补自己在经验、阅历、行业知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寻找新的目标,不断去超越自己、去挑战自己,不做团队中的拉胯之人。
二、以“精益求精”破“能力不足”,夯实专业之基
与其他部门相比,审计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的,需要具备会计、财务管理、计算机审计等各项职业能力,同时,还需要不断更新、完善行业知识、政策法规、前沿资讯等知识库内容。在今年的新质生产力调查中,我的体会特别深,在审阅企业项目投资建议书时,关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基因工程、航空航天的行业的基础信息、行业前景之前基本未曾涉猎,甚至有些专业名词都是需要现学习的,让我真正觉得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知识永远都是有盲区的。每天我都会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去关注这些领域的动态信息,让自己对有关内容有所了解,有的时候不一定能够记住,但是至少让我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时,不会被动。我想这种境遇同事们也都遇到过,现在的信息获取非常方便,下一步我们应该借助网络知识、各种学习平台等,充分发挥勇于钻研的劲头,钻研专业、钻研政策、钻研审计技能、钻研写作技巧,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善于总结经验,将有用的专业知识、好的审计方法,归纳整理,形成适合自己的“专业宝典”,做到“学得透、说得明、问不倒”,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底气。
三、以“解放思想”破“路径依赖”,激活创新之力
科技强审是审计系统一直以来推行的理念,随着我局“1+5+N”智慧审计体系的建设,企业领域智慧审计应用场景也完成搭建并不断完善。但是受企业数据非标准化以及现有认识的限制,在开展企业审计数据分析时,总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思维还不够开放,停留在传统的数据分析的思路,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所不足,数据分析报告真正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好。今年我们在新项目中,第一次尝试运用国资委司库数据,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提高效率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同时在关注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时,运用数据手段查看享受股权激励人员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下一步,我会督促自己进一步开拓思维,打破原有的常规思路,突破数据审计舒适圈,积极利用大语言模型,快速掌握企业信息,运用图数据库等技术,应用关系查询,探索打通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审计堵点。对于审计调查项目,探索运用调查问卷,线上开展数据分析,不断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审计效率,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四、以“沟通交流”破“效能瓶颈”,凝聚工作合力
沟通这项技能,对我们审计人员来说特别重要。无效或不恰当的沟通可能导致误解、降低效率,甚至引发对立,是影响工作成效的“隐形壁垒”,也可能间接助长官僚主义作风。日常与领导、同事、被审计单位在沟通时,我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如何才可以让效果更好,提醒自己说话的时候要沉住气,不要再犯以前的错误。对领导安排的工作,要事事有回音,在处室工作中,要多想一步、多做一点;在与同事沟通时,要谦虚谨慎,不要好为人师,任何人都要自己的长项;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时,要把自己的取证单做细致、做扎实,确保审计的谨慎性、专业性,要有角度,既不能露怯,也不能借着岗位之便盛气凌人、要坚持原则立场的同时,学会换位思考,让企业对我们反馈的问题真正认可、真正整改,这样才会让审计变得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