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助力企业治理体系构建
发布日期:2025-07-24来源:济南市审计局浏览次数:字体:[ ]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重要的监督管理手段,其职能的有效发挥对于提升企业治理水平、防控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基于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体系的深入调研,探索内部审计助力企业构建现代公司治理体系的路径与方法。

科学安排调查研究。首先,“内控+合规”协同,明确项目整体思路。遵循“以风险为导向,对外合规、对内控制”的原则,从风险识别入手,以合规管理为底线,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为项目开展提供方向和明确指导。全面收集公司内控制度,逐一审阅,梳理各业务领域风险点、控制点及控制要求,重点关注“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招标采购等重大风险和关键业务领域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其次,“战略+价值”驱动,科学制定工作目标。以战略目标为引领,推动内控合规建设,以业务流程目标为基础,逐步实现业务整体目标、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最终达成公司战略目标。以价值提升为主线,将内控合规要求嵌入企业管理,打造“职责明确、流程清晰、管控完善、监督及时”的内控合规体系,实现“权责统一、标准统一、执行到位、监督到位”的运行机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管控效率。

精益管控调查方法。首先,研习政策,指导审计工作。收集法律法规、监管政策文件,深入研究并总结提炼相关管控要求。在项目实施中,重点关注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与外部法规政策的契合度,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其次,丰富方法,创新组织模式。组建涵盖工程、财务、内控等多领域成员的柔性团队,明确分工,发挥专业优势。探索实施“双主审”组织模式,业务主审负责项目整体谋划和组织实施,确保审计思路精准、方案可行;数据主审负责大数据分析工作,利用智能技术发现潜在审计疑点。再次,沟通研讨,把脉问题实质。坚持查深查透挖线索,对重大问题线索随时组织调度和讨论研究,进一步明确审计程序和调查重点。坚持查实查深找症结,在保证数据真实、客观、准确的基础上,把脉问题实质,提出建设性管理措施。最后,注重取证,规范审计定性。综合运用审阅、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各类形式的审计证据,包括书面、实物、视听影像及电子数据等,并对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剔除无关、无效、重复和冗余证据,确保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在分析数据、核查问题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审计工作规范编制工作底稿,实事求是反映问题,明确问题定性依据,确保审计结论客观公正。

提升完善调查成果。首先,精益求精,严控报告质量。报告编制阶段,业务主审精益求精,确保调查报告事实清楚、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总结精准。报告复核阶段,实施主审审核、分管领导把关、董事长签批的三级质量控制程序,确保调查报告结论准确、用词恰当、格式规范,以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彰显审计成果。其次,推动内控合规建设,筑牢风险管控基础。强化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推动企业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治理模式和管控机制,实现法务、合规、内控、风险四位一体协调的风险管理新模式,筑牢风险管控基础。最后,加强规章制度宣贯,营造合规文化氛围。针对制度缺位执行、打折执行等情况,开展分层级培训宣贯,提高全员对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等的熟悉程度,增强全员内控合规风险意识,强化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力度,实现审计成果向风险防控能力的转化,为企业现代化治理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梁文娟 杨琛

来源:《中国审计报》2025年5月第3773期第八版“内审文苑”

编辑:解宏涛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