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秋十月的南京还浸润在桂香里,我拖着行李箱走过南京审计大学梧桐成荫的校路时,全然不知这座以审计闻名的学府,即将用六十四天在我生命里刻下如此滚烫的印记。
一、初识:键盘上的桂花香
计算机中级培训开班仪式上,当老师说到“这次培训要让审计人学会在数据海洋里找针,大家不要有以前的惯性吃老本的思维”时,深切感受到这次培训机会来之不易,离不开市局和单位的支持、信任和关怀,我摸了摸书包里夹着的U盘——里面存着过去四年做的财政审计案例,但此刻却像块沉甸甸的秤砣。
课表上《Python审计建模》的课时密集得像审计报告里的金额数字,我对着满屏的pandas文档抓耳挠腮。第一次上机课,当我把三列财政数据导入Jupyter时,邻座小张的袖子蹭到我的鼠标:“试试用merge函数?”他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像在指挥一场无声的交响乐。
我们的键盘在工位中间拼成临时阵地,他教我用lambda函数清洗数据,我给他演示SQL里的窗口函数。当三列经费数据终于在合并轴上完美对齐时,小张突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一袋碧根果:“我看见你U盘里的社保基金审计案例了。”坚果壳在机房里噼啪作响,旁边女生笑着递来湿巾,窗外的桂花乘着晚风涌进教室,在我们的代码注释里落满细碎的金黄,同窗友谊也在此刻升华。
二、迷雾:凌晨两点的宁静灯火
进入培训中期,培训难度像高山一样陡升。第八周的课程表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上午社保审计案例与下午的国产数据库实操彼此缠绕。记得某个暴雨的周三,我在社保缴费基数比对脚本里卡了整整两小时,窗外池塘的水位漫过了石阶。同组的山西同学小冯突然叹了口气,把揉皱的草稿纸展开推到我面前——泛黄的便笺纸上爬满系统流程图,分析规则被她用红蓝双色细密标注,最醒目的“资金流向校验”几个字却线条颤抖,整页纸边缘竟被无意识戳出好几处裂痕。我瞥见她的语句模型同样卡在第三节,光标倔强地闪烁在反复删改的段落里。原来在社保审计卡壳钻研的,不止我一人。
每当屏幕右下角的数字跳到零点,颈椎与腰间赘肉悄然完成某种苦涩的同盟。经常性的失眠是一张张过曝的照片,记忆里秦淮河畔的月色被无限拉长,而我的喘息却永远定格在SQL指令闪烁的虚空里,唯有脂肪与困意,成了这场知识迁徙的存活凭证。
压力在第七周达到顶点。当《图数据库》课程要求绘制人员公司的关系网络时,连续失眠的我竟在机房产生了幻听,总觉得键盘敲击声里夹杂着报错的警报。直到某个练习夜,我偶然发现窗外能看到月光下的审计文化墙,那些镌刻在石碑上的审计精神,让我在深夜的月光里有了别样的宁静。
三、破茧:审计人的代码诗篇
考前模拟综合上机那天,金陵城落了细雨。当我在十分钟内完成财政转移支付数据分析系统搭建时,忽然想起两个月前那个对着模型发愣的自己。考场上Python脚本流畅运行的瞬间,我忽然读懂了课表里那些看似割裂的安排——农业审计里的惠农补贴追踪,金融审计中的资金闭环验证,本质上都是数据流动的轨迹,是审计人不辞辛苦走遍的千山万水。
来到考试当天,考场里安静得能听见心跳的动静,我握着鼠标的掌心已经沁出细汗,鼠标悬停在第三道实务操作题界面时,余光瞥见监考老师踱步至身后的影子。当代码框突然因手抖多出个乱码符号,我闭眼调整两轮深呼吸,任由倒计时鲜红的数字在视网膜上灼烧片刻。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考试更重要的是心态和过程。我选择果断放弃纠结当前模块,转而滚动代码从头核查,果然在附注栏发现被自己遗漏的参数变量。最后十分钟,我忍着太阳穴突突的跳动,将曾练习过上百次的容错方法逐行检查,在倒计时剩46秒时完成调试,表格里跃动的校验绿标让呼吸终于落回胸腔。
回到工作岗位后,那些曾在代码注释里的知识迸发出强劲的实践动能。当我在医保基金中,用Python构建的“诊疗-用药-报销”三维穿透模型首次奏效时,算法迅捷捕捉住异常数据流的刹那,我深刻体悟到智慧审计的初心使命——屏幕红点跃动的不仅是异常标记,更是审计人守护群众“看病钱”的心跳节拍。此外还研发了图片相似度比对等自动化审计模型,成功释放 60% 的人工审计资源。节省的不仅是时间成本,更是为审计机关腾出了更多精力守护群众的“救命钱”,让数据多跑路、让审计资源真正流向民生关切的“最后一公里”。
每一个算法迭代都在熔铸新质生产力,每一次模型更新都在加固民生保障网,数据赋能、审计为民的实践逻辑愈发清晰有力。想起在南审的磨炼经历,忽然觉得那些曾让我失眠的报错提示,成了写给自己的情诗。而那些夜晚和顺利通过的证书,早已在代码与凭证之间,扬起一张驶向未来的风帆。
作者:长清区审计局 曾众
来源:山东省审计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