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审计办、市审计局牢牢扭住审计项目计划“牛鼻子”,积极推动计划管理从周期性谋划向常态化研究转变,从闭门磋商向开门问策转变,从源头管理向跟踪管控转变,从各自为战向融合共进转变,推动项目计划更加精准、监督效能持续提升。
一是常态化研究谋划。探索搭建审计项目对象库,设置重点工作研究、项目画像、审计对象画像、辅助计划制定四大板块,以清单化形式明确各审计团队研究对象,实现被审计单位日常研究全覆盖,定期举办审计对象研究成果交流会,以研究的深度提升审计立项的针对性。建立审计项目动态储备库,择优开展立项展讲,构建“论证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的“三个一”工作机制。
二是广开门问计求策。充分发挥市委审计委和经责审计联席会议平台作用,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联席会议等,共商共议计划安排。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察等其他监督贯通协同,谋划对16家单位开展巡审联动。连续3年面向社会征集审计项目计划建议,回收意见建议超6万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233人走进机关座谈交流,征集项目计划建议62条。
三是全过程跟踪问效。将项目划分为重大、大、中、小四个类型,分类实行限时管理,建立审计项目执行公示制度,按月汇总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亮灯”提醒。制发《济南市审计机关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对工作程序、监督管理等6方面23项内容作出规范、提出要求。完善审计项目后评估机制,从投入产出、审计质量、成果开发、实施管理等4个维度进行全程客观准确评价,为优化完善、改进提升提供科学参考。
四是一盘棋融合共进。加强与上级审计机关沟通对接,连续3年召开全市审计工作务虚会,组织上下联动审计项目24个。以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重大专项审计为支撑,强化审计项目之间的融合互促,持续拓展审计监督广度、深度。完善优秀项目支撑保障机制,针对性设立种子项目,在资源配置、限时管控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近3年连续获得全国优秀审计项目荣誉。
来源: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