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审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国家审计的战略定位和前进方向,贯彻落实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入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为总牵引,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加强审计领域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新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审计机关必须强化政治机关意识,自觉用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把握“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的总要求,确保审计监督有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第一议题”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健全完善理论学习配套机制,推行“党建+项目”的管理模式,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开展主题党课和研讨交流等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和自觉运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规律性认识指导实践,把理论学习成果着力转化为审计监督的具体思路和工作举措,做到对标对表、精准落实。
科学优化工作机制。准确把握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定位,推动构建“一年两会为主、书面审议为辅”的决策运行机制,高标准召开审计委员会会议,聚焦党委政府关心和人民群众关切设计好“自选动作”。完善重要审计成果直报直达制度,通过审计办《呈阅件》《审计专报》等载体,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直接报送有价值有分量的审计报告、审计信息,确保审计监督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察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推动构建多元共治监督格局,凝聚审计监督高质量发展合力。以联动审计项目为抓手,进一步统筹资源力量,加强内部上下协同,加快推进审计工作一盘棋。
高位谋划重大事项。深刻把握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审计定位,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及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国之大者”“民之盼者”谋划确定工作思路,密切关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实情况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隐患,推动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顽瘴痼疾”,做到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以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意识有力有效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发展。
聚焦主责主业,助力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审计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着力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聚焦落实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紧扣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重要政策开展审计,加大对地区定位、行业特色、政策背景等方面审前研究,围绕“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把脉问诊”,助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敏感领域,加大对乡村振兴、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资金使用安全性有效性的审计力度,推动审计监督延伸到基层一线,倾听民意深挖问题症结,全面评估民生政策实施落地情况,着力揭示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隐患,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财政运行风险、金融风险、国资国企风险和地方财政收支状况等开展审计,关注财政资源统筹、财政支出结构、地方政府债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落实和企业经营情况等方面,组织开展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金融惠企政策落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等项目审计,精准识别影响发展安全的重大风险隐患,深入分析成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和化解措施,为经济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聚焦推动反腐治乱。围绕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高度关注领导干部权力配置和运行轨迹,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力度,紧盯权力变现期权化、风腐交织一体化等腐败新特点,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领域,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重大财务舞弊等扰乱财经秩序问题,深度揭示腐败问题和管理漏洞,更好发挥审计反腐治乱“尖兵”作用。
深化改革创新,塑成新时代审计事业新优势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动能在于改革。推进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主动变革求新,进一步塑造审计事业新优势,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
推动审计质量变革。牢固树立审计质量“生命线”意识,坚持系统思维,贯彻审计项目全周期管理理念,以培育优秀审计项目为抓手,全面落实《审计项目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办法》,规范审计质量控制流程,严格把握关键环节和重点事项,明确审计质量控制各环节基本职责和标准要求,高质量制订审计项目计划,扎实做好审前研究,做深做实现场审计调查,严格落实审计报告集中审阅制度,高标准开展审计整改和项目后评估,加快构建全链条闭环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智慧审计建设。坚持科技强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推进一体化智慧审计平台建设,落实数据先行要求,推行业务主审+数据主审“双主审”模式,推进重点领域数据联网采集,建立覆盖定期采集、项目采集、一体化数据平台采集的全量数据采集目录,健全数据及信息系统摸底、数据分析疑点反馈、数据分析模型汇聚等全流程智慧审计运行机制,完善“项目对象库、业务数据库、操作指引库、政策法规库、审计整改库”五项专题审计资料库,丰富财政、投资、企业、民生等重点领域应用场景,以智慧化手段赋能审计质效提升。
完善审计整改格局。把督促审计整改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持续完善“发现问题—建立台账—跟踪督办—结果认定—约谈问责—成效巩固”全周期闭环管理体系。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专项审计,推动审计整改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探索构建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建立审计整改进度定期报告机制,助力被审计单位建立内部整改责任体系,探索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共促整改落实的工作方式,推动审计整改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加强自身建设,积蓄新时代审计队伍新动能
新时代新征程上,党中央对审计寄予厚望,审计工作使命光荣,任务更加艰巨。审计机关要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塑造职业精神,提高专业能力,推动“审计作为”更加适应“审计地位”。
厚植忠诚底色。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效,结合工作实际,常态化开展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活动,带着审计思路、审计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丰富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论,引导党员干部从政治高度和战略维度看待审计实践和经济问题,不断增强对审计工作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打造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经济监督“特种部队”。
锤炼过硬本领。深化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完善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围绕增强能查能说能写本领要求,抓好审计干部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优化全员量化考核机制等措施,科学评定审计干部的工作实绩,丰富开展“亮绩展评”、专项竞赛等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加快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全面从严治审。以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要求强化审计队伍管理,坚持挺纪在前抓作风建设,通过开展党纪法规学习、廉政专题警示教育、剖析典型案例等方式,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效。紧盯领导班子成员“关键少数”做好日常监督,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过细排查审计各环节风险点,聚焦决策执行针对性做好分析研判和预防管控,通过加强教育、强化监督、完善制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实际行动维护审计事业严肃性权威性,让审计监督真正成为守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坚实屏障。
来源:《中国审计》202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