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济南市审计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大局,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尽责,全力服务保障“项目深化年”各项工作,立足经济监督,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着力强化审计法治建设,提升依法审计能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认真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把审计机关法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重大问题亲自抓、亲自办,重大事项坚持依法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局党组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作用,3次听取法治工作汇报,研究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审核通过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和普法责任制。按要求开展年度述法,局主要领导开展专题述法,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围绕法治学习、重大事项依法决策和依法履职开展书面述法。
(二)坚持法治学习常态化。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学习的首要内容。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研讨交流1次,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2次,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5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
(三)集体研究确保合法合规。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54次,研究“三重一大”事项200余次,坚持集思广益确保科学民主决策。以贯彻审计法等法律法规为牵引,聚焦审计监督主责主业,制定《审计报告集中审阅办法》,主要领导带头召开审计业务会议23次和审计报告集中审阅会14次,与局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依据及处理意见,明确审计项目全过程责任点,压实审计责任人,全方位强化审计质量管理和审计风险控制,确保问题审深审透。
(四)带头开展审计法治宣传。局主要领导在市委党校以《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护航保障强省会建设》为题,为市委党校市管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海右菁英培训工程”近200名学员作专题辅导。撰写《着力在提高监督精度、拓展监督广度、加大监督力度上聚焦发力》、《以高质量审计成果推动改革任务纵深推进》等多项法治研究成果在《中国审计报》、《中国审计》等专业报刊杂志登载,为审计依法行政贡献智慧力量。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依法履职尽责,有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全市“项目深化年”重点工作,制定《关于聚焦全市中心工作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服务保障“项目深化年”的实施方案》,找准找实审计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持续提升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常态化“经济体检”促进各级各部门树牢“管行业就要管项目谋划和建设”的理念,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塑强高质量发展引擎和支撑,为不断开创“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提供审计保障。聚焦产业项目谋划、聚焦项目落地、聚焦项目建设、聚焦项目建成达效、聚焦项目服务,统筹开展计划审计项目60项。查出违规金额15.29亿元,核减投资额5.44亿元,促进增收节支18.29亿元,移送问题线索119件,3个项目获评全省优秀审计项目,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192项立行立改类问题已全部整改,整改问题金额50.34亿元,其中上缴国库、归还原渠道资金13.47亿元,统筹盘活资金2.59亿元,督促被审计部门单位制定完善制度办法69项。组织开展国有企业审计,揭示资产购置管控不严、不良低效资产处置不规范等问题138项,涉及金额5.9亿元,移送违规对外投资造成损失等问题线索13件,促进建章立制39项,推动有关企业追回租赁收入1400万元。聚焦科技创新、数字济南、残疾人政策落实、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建设项目,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审计专报、报告等86篇,获市领导批示172篇次。
(二)完善内控体系,加强审计权力运行机制的监督管控。一是紧盯审计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时刻提醒全市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印发《济南市审计局市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管理办法》促进市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新修订《济南市审计局审计现场管理办法》《济南市审计局审计业务会议议事规程》等4个文件,规范审计现场管理,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防范风险,落实责任。推动出台《“审计工作监督卡”制度》《廉政谈话制度》《处级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等制度,持续推进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二是积极推行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前,听取合法性审查机构和法律顾问的意见,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发政策文件、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审核、把关作用,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法治化,进一步防范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风险。本年度,已审结的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均已胜诉。三是加强审计结果运用。通过局门户网站、微信等平台公开审计结果报告,提高审计公开透明度,有力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出台《济南市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关于建立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联动机制的意见》等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深化审计结果运用,推进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
(三)突出行业特点,推动普法宣传与依法审计深度融合。一是把普法宣传贯穿到审计监督全过程。将审计进点会做为普法的平台,集中宣讲审计依据、审计范围和内容;在项目审计过程中,通过审核查阅资料,取得审计证据、征求意见等,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实行审计报告审阅制度,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强化对审计报告研究,推进研究型审计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印发《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分类暂行办法》准确划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类型,进一步强化审计整改督查工作,提升审计整改质效。着力服务被审计单位,制定不同领域的《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为被审计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堵塞风险漏洞、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供指引,真正起到“审计一点、整改一片、规范一面”的良好成效。二是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结合审计特点和面对的主要工作对象,重点开展对被审计单位的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指导作用。坚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普法任务,邀请法律专家作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辅导报告;大力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学好用好《民法典》《审计法》做遵纪守法好公民”为主题开展座谈交流;深化利用新媒体普法,以“泉晓法”为普法阵地,结合项目现场、审计一线,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工作,2024年市审计局在“泉晓法”累计采稿500余篇,位列市直部门第一名。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考促学、以赛促干。印发《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推动领导干部带头遵规学规守规用规,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组织开展2024 年度全市审计质量管控机制创新竞赛,激发审计人员内生动力,突出技术技能、知识水平和工匠精神,全面提升理论思维能力、政策分析能力、问题查处能力等五种技术能力。在全市审计系统开展应知应会规章制度“季度考”,以业务法规为重点,融合党规党纪、习近平法治思想相关论述,建立审计业务人员法规知识储备库,组织全市审计系统人员在线答题、以考促记,持续巩固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大学习成果。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24年,法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广大审计人员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审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审计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审计监督环境持续改善。但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仍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度不够,审计人员政策法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有待优化,且理论与审计实践结合不够,运用法治思维方式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审计工作理念、思路、举措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2025年工作打算
2025年,市审计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委审计委员会会议、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着力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不断提高依法审计水平,持续推动审计工作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项目提升年”各项工作部署,按照宪法、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正确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维护审计的严肃性和独立性。认真落实法治建设相关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成效,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法治教育,提高依法审计能力。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审计法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推动走深走实。充分利用“审计讲堂”、法治专题培训班等,加大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市审计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审计发现问题的能力,推动学法常态化,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审计监督工作。
(三)强化普法宣传,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法治宣传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将审计法治宣传贯穿到审计监督全过程。多渠道、多方式向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以及社会公众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等手段,拓宽法治宣传渠道,进一步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创新宣传方式,增强普法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