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阅读刘亚洲上将的《精神》,感动于文中精神,对比书中讲到的中日关系,涉及到文化层面的,战略层面的,国民精神层面的,不禁自问:何为民族精神?每个国民要具有怎样的精神?
谈到甲午战争,能感谢敌人用大炮震醒我们,是一种大气魄。能长征过后写下“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是一种大气魄。能把雪后连绵起伏的“山”舞成“银龙”,把一望无际的平原描绘成驰骋的“蜡象”是一种大气魄。文化的核心是精神,人的精神就是人的思想,我们需要这种大气魄,我们的民族具有这样伟大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几乎打赢了每一次战役,却输掉了整个战争,毛泽东指出日本没有哲学,只关注局部输掉了全局。何为“全局”当是“大格局”,是局部和整体的辩证关系。转而想到日本文化,没有原创的根基,全是学来的,先是学中国“唐化”思想,二战后学习西欧。华盛顿说:“一个民族长久的仇恨和崇拜另一个民族而无法自拔,这个民族心理上就是奴隶之邦!”就像毛泽东曾评价日本“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国家”。不错的,没有原创文化的支撑,一味道听途说,然后鹦鹉学舌,虽强极一时,却终为受控侏儒!日本终究成了美国的一颗子,失去了对弈的能力,输在不懂“田忌赛马”的传承典故,没有大格局的,不能称之为民族精神的武士道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核心竞争力是人,是整个国民的文化,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信仰。我们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诚然我们走过一段为人奴役的曲折道路,但最终在五四运动后觉醒,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把重振民族精神的大旗插在了每个人民的心尖上,那大旗的名字叫信仰。纵观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一次觉醒,一次探索,一次史无前例的自我奋进的胜利,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着的英雄,从小到大,历经曲折,却百折不挠。
想到印度大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个子民,都应该解放心灵,都该时刻教育和反省我们自己,能够看得到自己,不断反省自己,让今天的自己优于昨天,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信仰,是一种伟大的精神。眼光决定未来,人和人的差别在于脑袋。民族和民族的差别,国家和国家的差别,最终是思想的差别。我们的体内流着古代文明的血,我们生活在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先烈,经过无数战斗换来的这样伟大的时代,脚踏在这样丰饶的国土上,我们总该做些什么——用文化武装我们思想,坚定我们的信仰,并传承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传承,就是要确定正确的战略目标,矢志不移地走下去,用“严肃、活泼”地态度,既“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开放和创新”,既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又要不断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眼光放远,敢于成材。刘亚洲上将的《精神》激励着我,也激励着我们每个人,这是一本每个人都当认真阅读领会的书,读罢遵照执行,自我提高,读百遍,亦回味。
获全省审计系统“在读书中成长”主题阅读征文活动二等奖
作者:莱芜区审计局 刘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