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报》刊发丁林桥署名文章:着力在提高监督精度、拓展监督广度、加大监督力度上聚焦发力
发布日期:2024-08-22来源:济南市审计局浏览次数:字体:[ ]

着力在提高监督精度、拓展监督广度、加大监督力度上聚焦发力

□ 丁林桥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审计机关要深刻理解“三个如”具体要求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着力在提高审计监督精度、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上聚焦发力,不断将审计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提高审计监督精度,不断增强“如臂使指”的政治自觉。一要坚持以更高站位强化党的领导。要把忠诚于党、听党指挥摆在首要位置,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坚决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谋划审计工作、履行审计职责、实施审计项目、推动审计整改全过程,加强审计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不断完善与审计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审计制度体系,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促进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二要坚持以更实举措服务中心大局。要聚焦“国之大者”、民之关切,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谋篇布局,自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把握审计工作、谋划审计任务、开展审计监督,完整、准确、全面上报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可批示、能落实的审计建议,做到党委有部署、有要求,审计部门就要有贯彻、有行动。

拓展审计监督广度,推动形成“如影随形”的监督态势。要深刻理解审计全覆盖本质要求,健全完善审计对象库,科学编制审计规划,通过分阶段覆盖、分层次推进等方式,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全覆盖。同时,要谋划一批典型性、代表性强的审计项目,推动审计监督更聚焦使命任务、更紧跟中心大局,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一要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找准找实审计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重大战略落地见效,助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二要聚力增进民生福祉。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重点关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田水利建设、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城市社区治理、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优化等内容,促进惠民政策措施落地落实,推动兜牢民生底线。三要聚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紧盯财政运行风险、金融风险、国资国企风险防控,关注基层“三保”、实体经济发展、金融类企业风险防控、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落实等内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四要聚力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扎实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深化“个性化描述﹢清单式汇报”审计结果运用新模式,建立审计结果运用会商研判机制,助力打赢反腐败攻坚战、持久战。

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充分彰显“如雷贯耳”的震慑效应。要深刻把握“当好党之利器、国之利器”要求,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推动审计监督顺畅实施、审计成果高效运用、审计作用有效发挥,不断提升审计的公信力、震慑力和影响力。一要坚持问题导向。要牢固树立“有问题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是渎职”的意识,着力揭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梳理形成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常见问题防范清单,配套问题整改操作指南,充分发挥预防警示作用,努力做到“治已病、防未病”。二要坚持目标导向。要坚持把问题当课题研究,把建议当课题研究,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考虑问题、反映问题、分析问题,既要从不同维度反映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又要从微观问题中总结经济运行的共性、规律性问题,积极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三要坚持结果导向。要健全整改制度体系,完善审计整改专题数据库和问题整改智能管理系统,严格执行督查督办、约谈问责、考核评价等制度,构建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整改工作格局。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用好审计成果,增强监督效能。(作者系济南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来源:《中国审计报》2024年8月19日第3670期

编辑:张健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