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深化 塑成优势 | 学习贯彻全市审计工作务虚会精神(五)
发布日期:2024-02-02来源:济南市审计局浏览次数:字体:[ ]

按:近日,全市审计工作务虚会召开。全市审计机关迅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以“审计质量巩固深化年”为总牵引,聚力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发挥审计独特监督作用、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塑成全市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在护航保障“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上彰显更大责任担当。

市审计局农业和资源环境审计团队落实全市审计工作务虚会精神,推动能力再提升、工作再加力,力争在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上取得更多突破、实现更大进步。一是持续提升审计质量。深入研究被审计对象,围绕党委政府“大事、要事、关心事”找准着力点,关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内容,主动服务保障“项目深化年”。强化专业领域的法规政策研究,紧扣方案抓重点、结合实际抓特点、盯住关键做亮点,守牢审计质量“生命线”,全力打造优秀审计项目。二是加强成果开发运用。聚焦影响项目质效的堵点、难点,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做好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的研究编制,统筹抓好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和审计整改三个重点。深化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公安司法等贯通协同,落实并完善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机制,推动各类监督在深化审计成果运用上相向而行、同向发力。三是构建农资领域智慧审计工作平台。依托“1+5+N”智慧审计体系,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数据、分析模型进行系统集成,利用平台在农资审计领域进行智慧化、自动化审计。四是深化农资审计团队建设。团队各处室关注年轻干部成长,做好老带新传承,培养年轻干部,既要有专业的审计突破能力,又要有沟通协作、能说会写的综合素质。在团队各个项目中,充分发挥年轻干部才能,以审计项目为中心,注重团队协作,增强团队作战能力。

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团队召开座谈研讨会,学习全市审计工作务虚会议精神,按照“巩固深化,塑成优势”要求,研究谋划2024年度团队重点工作。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创新,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四个定期”报告机制。以研究型审计为抓手,在会商研判、贯通协同、结果运用等方面不断探索,推动建立一批“人无我有”的经验做法,打造特色品牌。二是提升审计质量。科学把握审计重点和频次,合理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以高质量审计项目谋划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紧扣“六个聚焦”重要要求,扎实做好审前调研,精准选择审计重点,制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深度揭示行业领域重点问题,切实发挥审计实质性震慑作用。三是深化成果运用。做好审计成果提炼汇总,全面梳理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定期向党委政府报告,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发挥联席会议办公室平台作用,建立会商研判工作机制,畅通成果共享渠道,共同研判审计重点事项,增强审计监督工作合力。四是提升素质能力。落实常态化人员培养机制,持续举办“知行经责”讲堂,强化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全面提升经责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树牢“一盘棋”意识,加大对区县经责审计工作调研指导,充分挖掘亮点特色,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推动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整体化、系统化、均衡化发展。

市审计局企业和金融审计团队贯彻落实全市审计工作务虚会会议精神,坚持夯基、赋能、增效“三步走”,加快塑成企业金融审计新优势。一是坚持制度夯基。落实《济南市市属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工作办法》,配套完善经常性审计监督制度和协同化工作推进机制,构建形成全过程、全要素、全覆盖的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大格局。按照《济南金融审计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村镇银行审计、国有重点金融类企业风险绩效审计、金融惠企政策落实审计,分批次实现对市属地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全覆盖。贯彻《关于市属企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的实施意见》,继续完善总审计师制度体系建设,形成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监督合力。二是坚持研究赋能。把立项当课题研究,围绕政府工作要点和经济运行重点领域,找准金融行业管理薄弱点及企业经营风险点。把问题当课题研究,结合企业和金融特点,集中主要精力揭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升行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等影响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把建议当课题研究,争取通过1篇重要专报带动1专项整治,解决1类沉疴旧疾,形成1套防止问题重复发生的体制机制。把内审效能当课题研究,用好“示范化建设”“以审代训”、审计协会等组织活动,加大对内部审计的专题指导,切实增强内审实效。三是坚持智慧增效。聚焦“1+5+N”智慧审计工作体系,用好企业智能审计平台一期模块并深化二期建设,将企业审计实务经验、经典案例和常见问题模型化、数字化。打造金融领域审计监督应用场景,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落实“双主审”模式,不断探索多种大数据分析工具在企业、金融审计中的应用,持续提升大数据审计意识,切实提高审计发现问题的效率。


作者:相关区县审计局

编辑:张健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