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报》刊发丁林桥署名文章:以改革创新引擎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11-22来源:济南市审计局浏览次数:字体:[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审计机关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推动完善机制建设、革新技术方法、加强成果运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监督保障。

强化党的领导,持续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实践要求,不断细化实化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始终保持审计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一是优化审计工作运行机制。准确把握审计委员会是党的议事协调机构,推动构建顺畅的审计委员会决策运行机制,细化成员单位职责,完善市委审计办主任会议制度,推动市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规范高效运转。二是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细化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清单和工作流程,完整准确全面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审计发现重大事项、问题线索。三是构建多元共治的监督格局。要自觉站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战略高度谋划审计工作,持续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察、人大、政协、公安、检察、财政等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提升监督整体效能。四是加快推进审计工作“一盘棋”。要强化审计系统内部上下协同,并通过专题调研、业务检查、以审代训、竞赛比武等形式,持续加强对区县审计机关的领导、指导。要注重发挥审计项目牵引作用,以省市县三级联动、市县上下联动审计项目为抓手,进一步统筹审计资源、集成审计成果。

找准工作定位,积极护航保障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找准审计监督定位,坚持以改革视角揭示问题,以改革思路推动解决问题。一是聚焦重大战略任务,组织开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等审计项目,推动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助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二是紧盯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审计协同联动,推动规范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管理;聚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和资产运营管理专项审计,探索推行国有企业总审计师制度,推动企业规范运营管理;聚焦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及时反映影响经济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三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审计项目公开征集机制,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基层治理、农业农村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紧扣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审计监督。四是围绕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持续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

创新思路举措,着力培育审计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要积极运用新机制新方法破解工作难题,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举措提升业务能力、激发干部活力、增添工作动力。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深化智慧审计。围绕智慧审计体系建设,建立全量数据采集目录,丰富审计资料库数据,打造数字化审计应用场景,积极运用新技术,提升审计精准度和穿透力。深度应用“金审工程”三期业务管理系统,优化现场作业管理和审批流程,严格审计时限管理,公开晾晒审计项目进度,倒逼审计效率提升。二是推动方法创新,增强监督效能。探索建立审计整改专题数据库和智能管理系统,探索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专项审计,适时组织联合督导或现场督查,严格组织约谈问责。三是深化制度创新,提升业务水平。完善审计项目管理、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等制度办法,构建“全程控制、全员参与”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审计报告集中审阅、审计项目后评估等制度,多维度开展审计项目绩效分析和综合评价。整合机关党建、工作业绩、评价评议等考核内容,量化审计项目、综合服务等赋分指标,对审计干部实行量化管理考核,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


来源:《中国审计报》2024年11月第3705期

编辑:张健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