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卡片 | 审计发现常见问题清单——市管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常见问题防范清单
发布日期:2024-10-28来源:济南市审计局浏览次数:字体:[ ]

按:为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有关要求和省委审计委员会、市委审计委员会若干措施,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市审计局梳理形成了各领域审计发现常见问题清单,供大家学习参考。


市管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常见问题防范清单


一、贯彻执行中央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工作要求方面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到位。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1)未按中央部署和省、市有关要求,及时研究贯彻落实国资国企改革的具体措施,造成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不到位、混合所有制改革流于形式效果不佳、重组整合缓慢、清理退出不彻底。

(2)利用虚假转让、虚假扭亏、虚假出资等方式虚报改革进度;借改革之机,低价处置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影响国资国企改革效果。

2.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项目不力。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1)对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库的重大项目论证不充分,造成部分项目投资效益差,存在损失风险。

(2)项目建设进度严重滞后,与预期差距大,未能实现产业带动、资源集聚等作用,影响新旧动能转换成效。

3.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不到位。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等方面缺少具体推动的措施和路径。科技创新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节、成果转化质量不高。创新资源分配不充分、分散、低效,高层次人才“引入难、留不住”等。

4.未完成考核目标。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1)未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大专项任务,未完成与政府有关部门签订的责任目标,资产负债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等重要考核指标未达要求。

(2)未完成年度业绩、创新、环保、安全生产等考核目标。虚报节能减排、风险化解等指标数据,人为调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等。

二、重要经济决策方面

5.“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执行不严格。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1)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议事清单规则不清晰,未对需要集体研究决策的重大经济事项的程序、范围、权限和标准进行明确和细化。

(2)党委会前置研究程序执行不到位。

(3)在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运作等

事项上未履行集体决策程序或集体决策程序流于形式。6.未严格履行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投资损失。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1)未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盲目决策,项目投入后未达预期目标。

(2)脱离主业向非关联业务板块无序扩张,项目面临经营风险且占用企业大量资金。

(3)将大额资金投向非主业的房地产、落后产能或高风险金融衍生类业务,造成重大投资损失。

(4)因缺乏境外投资的日常监督、资金管控,造成项目经营亏损严重,向特定关系人输送利益,存在廉政风险。

7.违规开展重大物资(服务)采购。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1)在重要设备购置、关键技术引进、大宗物资及服务采购、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中,未履行规定的决策、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采取指定供应商、长期使用特定供应商、使用无资质供应商、代理商高价采购等方式,向特定关系人输送利益,存在廉政风险。

(2)为虚增营业收入或赚取资金成本差价,以物资(服务)采购为名,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或空转贸易造成风险敞口,致使大额应收款项无法收回,产生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8.违规开展重大资本运作和资产处置。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1)在重大收购、兼并重组、合资合作、股权变动、资产处置过程中决策和审批程序不合规,可行性研究不足、尽职调查流于形式。

(2)通过暗箱操作、化公为私、人为调整评估结果或交易价格等方式,低价贱卖国有资本资产或高价收购民营资本,造成国有权益受损和国有资产流失。

9.违规对外担保或出借资金。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1)未履行集体决策程序,为个人、民营企业、高风险投资项目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出借资金。

(2)违规对个人、民营企业或参股企业提供担保。

(3)因项目公司破产、担保措施不足等造成资金无法收回或承担大额资金连带赔付责任,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10.内部管理控制薄弱。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1)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造成权力运行缺乏有效制约。对内部监督不力,造成出现重大违法违纪、重大风险隐患、重大经济损失等。

(2)未建立健全生产、采购、销售、投融资等内控制度或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原材料出入库管理混乱、采购价格虚高、赊销回款难、“存贷双高”等。

三、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方面

11.收入不实。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通过签订循环购销协议、虚构贸易业务、人为增加购销环节和介入外部贸易“转圈销售”等方式虚增收入;人为调节收入确认原则、虚报建设项目完工进度等,调节收入和经营业绩。

12.成本费用不实。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通过调整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收款项坏账、商誉确认等会计政策,调节销售成本结转时间等方式,少计或多计成本费用。

13.利润不实。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通过虚假股权转让等方式将亏损严重企业不纳入会计报表合并范围,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计量方式,调节投资收益或当期损益,造成利润不实。

14.资产不实。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将非实质控制资产纳入账内核算,虚增资产;通过转移资产等方式形成账外资产;通过个人银行账户或第三方单位违规结算业务收支,违规设置“小金库”;未对长期积压存货、长

期未收回的应收款项等进行减值测试,未足额作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造成资产虚高。

15.负债不实。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通过股权融资、结构性债券、明股实债等方式,掩盖真实债务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对重大产品质量、法律诉讼、生产安全或资源环境风险造成的或有事项,预估负债不准确。

16.所有者权益不实。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未按规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关联交易抵消不充分,将非实质控制企业纳入合并范围或将长期亏损等经营困难企业剔除合并范围,造成所有者权益不实。

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从业方面

17.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到位。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违规发放津补贴、奖金或实物,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豪华装饰办公场所和添置高档办公用品,超标准接待,违规公款出国(境)、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会议、接待铺张浪费等。

18.未严格落实廉洁从业规定。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1)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不到位,所属单位违纪违规问题多发频发。

(2)企业管理人员靠企吃企、设租寻租、关联交易、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违规经商办企业、违规持股、违规兼职取酬、从事有偿中介活动,甚至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当利益。

五、以往审计、巡视巡察等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方面

19.以往审计、巡视巡察、专项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

【常见问题表现形式】

(1)未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措施和时限。

(2)选择性整改,避重就轻,“新官不理旧账”,重点难点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

(3)治标不治本,整改不到位、不彻底,未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办法,有些问题屡审屡犯、屡改屡犯。

(4)虚假整改、材料整改、数据整改,问责替代整改以及整改措施不精准。

编辑:张健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