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审计》杂志2023年第18期实务栏目发布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推动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023年,济南市审计局组织实施了全市城市社区治理情况审计调查。该局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由上至下追踪政策落实、资金使用情况,揭示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深入挖掘剖析问题根源,提出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的意见建议,着力解决一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审计结果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结果及相关信息专报被主要领导批示2篇次。
一、紧盯项目实施“最先一公里”,着力做好审前研究
聚焦“国之大者”,明确审计立项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目标”和习近平总书记“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的要求,深入研究探讨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相关政策措施,结合济南市实际情况,将城市社区治理情况列为审计方向,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坚持多走一步,看远一点,从系统性、整体性上谋划实施项目,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城市社区治理情况进行专题审计研究,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扎实推进社区治理审计做深做实,助力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聚焦职责职能履行,扎实开展审前调研。针对城市社区治理涵盖的内容多,涉及范围广的特点,为聚焦重点,在审计项目立项之前,博观约取,梳理了20多个部门单位涉及社区治理职责职能,将有关部门单位分为“重点关注、密切相关、关联涉及”3类,初步勾画出审计调查的范围轮廓。从3类部门单位中,分别选取民政、大数据、应急等部门单位进行座谈交流,同时,抽取1个街道办事处,实地开展试审调研,跟踪社区治理工作流程,熟悉重点工作内容,掌握基层实际情况,逐条细化审计调查内容和事项。
聚焦政策落实,健全审计调查资料库。根据梳理形成的社区治理重点关注内容和事项,主要包括社区治理基础保障、社区服务、智慧社区建设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四大方面,逐一对应查找政策法规,将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汇编,形成包含百余项相关规定的政策法规包。将前期调研情况进行汇总整理,结合试审情况,形成审计工作方案,将重点审计调查事项逐一罗列,并明确每个调查事项的查证方法和查证依据,如,在审计社区工作者管理情况方面,对照《济南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列明重点关注社区工作者长期借调、档案管理、人员考核等内容,形成明晰的审计调查操作指引,以便于实行标准化审计。
二、坚持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优化项目组织方式
全员参与,开展审前调研。此次审计调查涉及范围广,参与人员较多,为推进工作统筹开展,吸纳参审区审计组主审共同与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座谈交流、开展审前调查研究,确定审计范围,梳理审计重点,共同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激发工作灵感,碰撞思想火花,使得每个审计组成员对方案分工和工作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促进各区审计组做到“工作一盘棋、思想一条心、行动一个调”。
全面深入,合理确定审计范围。此次审计调查聚焦城市社区,统筹各级审计力量,拓展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选择城市社区较多的8个区作为审计范围,其中,6个区由区审计局开展审计调查,市局抽审2个区并汇总全市情况。在保障审计覆盖面的情况下,既能反映全市普遍性规律性问题,又可以突出各区的区域性特点,在汇总全市问题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大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
全面统筹,参审区审计局成员融入项目进程。在延伸调查时,将市局抽审的2个区的审计局人员列入局审计组,共同分工,共同开展审计。一方面,弥补了局审计组审计力量的不足,便于后续人员分工,保障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有效发挥了当地审计人员了解现状、掌握情况的优势,为审计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查核查提供了支持。
三、紧扣社区治理工作特点,明确项目实施重点
聚焦重点事项,有的放矢,靶向发力。为聚焦主要矛盾和问题,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和审计专业特长,此次审计主要紧扣四个方面开展。一是关注基础保障,围绕“人、财、物”三个角度,审查社区工作者队伍规范化管理、职业发展和人员考核情况;审查社区工作经费及人员薪酬安排、拨付和管理使用等情况;审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划、应用以及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改造提升资金和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二是关注社区服务,结合济南市实际情况,重点审查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社区应急服务运转等方面。审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应急救援设施配建情况,关注配建是否符合标准、清查整改是否到位;关注运营服务效果,是否存在受益人群较少、挪用设备设施、效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关注相关奖补资金申请、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等。三是关注智慧社区建设,重点审查智慧社区规划、建设和智能设备使用等情况。审查智慧社区建设保障情况,关注智慧社区建设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建设运营模式等内容;审查智慧社区平台建设运行情况,关注平台建设情况、信息互联共享和使用效益等方面。审查智慧社区提供服务情况,关注智慧社区提供便民服务、网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推进落实的效果。四是关注社会力量参与,审查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管理、资金管理、运营管理和政府采购等内容;审查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基本情况,关注是否存在因主管部门引导协助不到位,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缓慢等问题;审查业主自治组织发展情况,关注业主委员会建设等情况。
强化数据支撑,数据先行,分散核查。坚持数据分析与审计工作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出成果。在项目进点之前,结合前期调研情况,编写数据分析审计思路,归集使用民政、财政、大数据、应急、医保、社保等各类数据资源,结合外部数据信息,全市统筹开展数据分析,向各个审计组分发数据疑点,让各个审计组带着疑点进点。围绕审计重点,开展数据分析十余项,例如,关联对比社区工作者人员信息和社保缴存信息,分析社区工作者社保缴纳情况,审查是否存在社工作者待遇保障不到位的问题;关联对比部分困难群众享受养老相关待遇数据与医保结算数据等,审查是否存在因政策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群众未能及时享受政策的问题。社区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查缺补漏,在提升审计效率的同时,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深入基层一线,加大现场核查力度。审计组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大现场延伸、现场核查力度,根据审计事项涉及内容,选择重点抽查对象,在有限时间抽查多个街道办事处和城市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座谈,面对面了解情况,实地查看多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使用现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情况、智慧社区建设场景和设备设施配置情况、政务服务自助终端使用情况等,了解政策落实实效,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四、强化问题整改,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
为推动问题整改工作落地落实,该局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并按照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三种类型,实施清单管理,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逐个对账销号,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责任,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着力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对于审计发现问题,民政、行政审批服务、大数据等部门单位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审计整改取得良好成效。例如,针对部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闲置等问题,民政部门积极加强宣传引导,推动5处闲置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投入使用,丰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针对一体化政务服务自助终端设备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印发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自助终端设备功能,完善终端管理平台,开展业务培训,提升设备管理和运行效率,保障基层群众自助办事便捷顺畅;针对智慧社区建设方面问题,市大数据局加强现场核验,强化便民服务场景打造,推动建设完善全市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整合公共服务、便民服务、政务服务等资源,推进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集约建设。截至7月底,审计推动各级各部门完善制度10余项,拨付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有力推进体系不断健全、机制不断完善,促进更快更精准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作者:山东省济南市审计局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