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个坚持” 推动济南审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11-01来源:济南市审计局浏览次数:字体:[ ]

在8月25日《山东审计》2023年第4期“局长手记”栏目发布

78

今年以来,济南市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学习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深化落实“一二三四”审计工作总体思路,扎实推进常态化“经济体检”,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护航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荣获“济南市 2022 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一等等 次”。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济南审计高质量发展方向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持续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高标准筹备召开十二届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传达学习上级会议精神,审议审计计划、工作要点等重要事项,强化党 对审计工作的领导。高规格筹备召开全市审计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刘强、市长于海田参加会议,并对全市审计工作谋篇布局提出具体要求。坚持立足全局谋审计、围绕中心干审计,制定《护航保障“项目突破年”的实施方案》《加强数字济南建设推进情况专项审计监督的实施意见》等具体措施,推动重大项目、重大战略、重大举措落地落实,不断增强审计机关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建立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市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协调会议和联络员会议,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累计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审计信息、专报等 54 篇,获主要领导批示 63 篇次,有力服务了党委、政府决策。二是创新形式促融合,积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市属企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的实施意见》,推动 14 家市属大型企业集团按总经理助理级配备总审计师,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属企业总审计师全覆盖。落实《关于加强审计监督与各类监督系统贯通的实施意见》,完善审计与纪委监委机关、巡察、政协、检察、机构编制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凝聚工作合力,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加强与人大、巡察、党政督查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同联动,通过联合督办、全面检查、专项审计等形式,推动审计发现问题从“点上改”向“面上改”延伸。梳理近三年预算执行、经济责任等审计发现问题 581项,推动整改落实到位 511 项,定期将整改落实情况呈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三是夯实堡垒强基础,深入推进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坚持把 11 个固定党支部建在审计团队上、把党小组建在业务处室上,推行“审计组+临时党支部”一线工作法,推动审计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出台《关于开展“审计一线党旗红”党建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细化“支部建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作用亮在一线、党旗飘在一线”等措施,大力推进“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建设,擦亮“经济卫士、审计先锋”党建品牌,不断集聚审计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目前,全局2个党支部被评为示范党支部,10 个党支部被评为五星级支部,1 个临时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审计机关优秀临时党支部”,“经济卫士、审计先锋”党建品牌获全市机关党建“优秀创新案例”,2 个处室分别被命名为“济南市青年文明号”“济南市巾帼文明岗”,1 个党小组荣获全市“攻坚克难好团队”。

二、坚持服务大局,提升济南审计高质量发展成效

一是聚焦提升发展质效,深入开展政策跟 踪审计。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开展工业技改政策落实、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等审计,推动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围绕实体经济发展, 开展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审计调查,帮助 9 个部门及有关区县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服务平台、压缩审核时间,推动 2333 万元扶持资金拨付到位。围绕“项目突破年”建设,对轨道交通 4 号线、PPP项目等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开展审计,查处未及时拨付工程款、运营费等 1.63 亿元,审减投资额904.04万元。围绕群众关切,开展城市社区治理、国有企业安置房等审计,推动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社会问题。二是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开展财政及专项审计(调查)。对财政、交通等 12 个部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同时对全市非现场审计部门单位数据进行疑点核查,推动盘活存量资金 7.67 亿元,增强对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对 2 家城商行、6 家农商行开展地方商业银行财务审计调查,全面摸清资产负债损益底数。实现市属国有企业审计全覆盖,开展国资国企改革政策落实、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等审计,揭示混改过程管理不规范、有息负债规模大等问题。开展基层警务运行等专项审计调查,揭示公安基层治理薄弱环节和为民服务短板弱项,移送案件线索 6 件。三是聚焦权力规范运行,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印发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审计业务规范等文件,对 34 名市管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目前,正在对 13 名市管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紧扣领导干部履职特点,从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宏观视野到具体经济事项实施效果的微观角度,为领导干部精准“画像”,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提供重要参考。梳理审计发现的规律性、典型性问题 64 个,细化 205 种具体表现形式,形成《市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以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常见问题防范清单》,帮助被审计单位对照自查、举一反三, 推动“治已病、防未病”。四是聚焦推动标本兼治,扎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出台《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要求分类指引》《审计整改约谈办法》等制度,升级审计整改智能管理系统,坚持清单化管理、常态化调度,提升审计整改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加强与人大、巡察、党政督查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同联动,对 13 个重点部门整改情况进行督办,组织开展整改情况专项审计,对 85 项问题进行全面检查,推动审计发现问题从“点上改”向“面上改”延伸。梳理近三年预算执行、经济责任等审计发现问题 581 项,推动整改落实到位 511 项,定期将整改落实情况呈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三、坚持守正创新,夯实济南审计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夯实“两个维护”思想根基。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各审计组审计现场设立“一线课堂”,组织各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4期、集体学习研讨 13 次,依托山东通视频会议系统,开设举办“审计大讲堂”3期,组织主题教育暨审计机关成立 40 周年线上知识竞赛,赴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等开展现场教育。通过开展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党员讲“微党课”“青年干部学习班”、同被审计单位“双联共建”等,增加“三会一课”的“党味”“审计味”。组织党员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坚持集体研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明确每周学习内容,用好“学习强国”、局机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常态长效抓好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业务建设,推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围绕“1+8+N”审计制度体系建设,梳理优化审计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 114 项,分别编印审计业务类和综合管理类《审计制度汇编》,与时俱进优化审计工作运行机制、理念思路、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稳步推进“1+5+N”智慧审计体系建设,分类录入8大类 5000余条政策法规,构建形成审计项目可视化管理平台,形成涵盖 20个领域容量138T的审计数据中心,财政、投资、企业审计应用场景初见成效。组建数据分析团队,积极推行业务主审与数据主审并行模式,推动提升审计干部的数字化素养。出台《关于加强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分级质量管控责任,加大审计成果开发力度,树牢审计质量“生命线”。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审计干部业务能力。打破业务处室界限,融合搭配机关事业人员,组建 6 个 审计业务团队、5 个综合管理团队,坚持干什么、学什么,聚焦财政审计、国企国资、重大项目建设、农业与资源环境等领域开展研究型审计,不断提升审计专业化水平。研究制定《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建立“双导师”传帮带工作机制,采用“一人一策”方式定制“成长套餐”,培养“一专多能”审计干部。印发《济南市审计局全员量化考核办法》,量化审计业务和综合工作成果,健全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树立以实干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受到市委书记刘强批示肯定。四是加强作风建设,树牢审计机关良好形象。以“作风能力突破年”“审计质量提升年”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主题教育联系点制度,制定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实施方案,深入历下区、长清区、市民政局、市司法局等20余个被审计单位实地调研、征求意见建议、讲授专题党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聚焦金融惠企、国资国企改革等重点行业领域,确定 45 个调研选题,建立调研成果、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清单,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审计工作实效。严格执行《建设廉洁型机关十项措施》,坚决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以严明纪律作风护航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济南市审计局局长 丁林桥)

编辑:张健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