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审计局紧跟要求、立足实际,不断规范和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助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一是坚持研究先行,坚持“审前必研、凡研必透”,全面把握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特点和内部风险点,修订出台《济南市审计局关于开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的实施意见(试行)》《济南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业务规程》,深入研究矿产资源领域政策法规,梳理形成110余项政策清单。
二是注重数字赋能,践行科技强审理念,创新应用地理信息技术(GIS)、无人机加载激光雷达和三角网模型叠加技术(TIN),采集整理全市44个在产矿山、23个已关闭矿山和40个生态修复矿山等相关数据,采集现状地形“点云”数据并建立数字地面模型,筛查矿山企业超出采矿许可范围非法采矿等疑点,精确计算矿山资源实际开采量、生态修复实际工程量,锁定5家矿山企业涉嫌非法采矿等问题。
三是聚合监督力量,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矿山治理、重污染企业污染防治执法行动等5次,检查违规资金、移送案件线索,督促相关单位立行立改、举一反三。矿产资源审计中,与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公安局密切配合,有效打击违法违规问题;与市检察院沟通协调,就相关公益诉讼事项进行移送处理。
作者:李岩 孙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