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济南市粮食主管部门和市级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积极落实审计整改,完善多项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切实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济南市审计局在全市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审计中,发现我市在粮食库点布局、政策性贷款使用、储备粮轮换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对此,审计建议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优化地方储备粮区域布局,规范涉粮资金管理使用,加大对储备粮购销、存储等环节的监管力度。
被审计单位对此高度重视,积极采纳审计建议,已全面整改存在问题并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立足优化区域布局,出台粮食承储库点选定方案。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济南市市级地方储备粮油承储单位选定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储备粮承储库点资格条件、选定程序以及13种责任追究情形,为确定储备规模、择优选定库点提供了制度支撑。此外,将“优化储备粮承储库点布局”纳入《济南市“十四五”粮食安全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谋划构建“一核四圈六基地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逐渐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保障体系。
二是立足提升监管效能,构建多部门联合监督管理机制。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农发行等部门单位,印发《关于建立济南市粮食流通监管部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的通知》,提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执法督查制度、案件移交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形成监督合力。《通知》进一步细化了相关部门单位监管职责,并对监管具体事项、方法措施等作出规定,为维护粮食流通秩序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立足科学安全储粮,健全粮食库存质量管理制度。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级地方储备粮账表卡簿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仓储管理的相关账、表、卡、簿等表格表样及手续制度进行了优化统一,推进储备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此外,督促各承储企业完善相关制度6项,切实加强储备粮仓储管理。
四是立足防控资金风险,完善政策性粮食资金管理制度。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市财政局、农发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性粮食收购贷款资金管理的通知》《关于下达2022年度市级地方储备粮油轮换计划的通知》,压实承储企业主体责任,并从加强贷款资金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健全内控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规范,要求承储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财政部门和农发行有关规定,确保资金规范、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