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中,章丘区审计局全力做到项目抓早、抓深、抓效,全面拓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一、做好“早课”,筑牢审计根基。一是早谋划。在今年预算执行审计正式开始前,章丘区审计局对整个预算执行项目安排广泛征求意见,前往财政、发改、部分镇街进行调研,同时对接省厅、市局,充分把握上级要求和工作重点,确保审计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早实施。今年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通过项目的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及时开展现场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如期实现审计目标。三是早见效。针对发现问题,立足于早,致力于改,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客观、准确地反映问题,并就下一步如何进行整改和规范,提出有针对性、有操作性、有实效性的审计建议,力促提升“防未病”成效。
二、实施“用心”,深化审计成果。一是“用心”做好调查。在摸清单位预决算管理、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立等基本情况的同时,注重对被审计对象业务数据和外围信息的收集、分析,拓展审计的视野,增加审计的深度。二是“精心”制定方案。审计组通过走访、座谈、填写调查表等方式,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审计组反复讨论,明确方向,对症开方。三是“细心”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做到“细查、善问、多走、勤思”,对被审计单位做到“扫死角、追根源”的彻查,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的沟通,通过走访交谈,侧面了解“潜在”信息,对发现存在风险隐患的问题追根溯源。如在某景区管理中心审计中,多次深入景区实地调查取证,与景区管理人员、景区游客、第三方服务人员分别座谈、记录、取证,最终揭示问题7项,按照审计建议第一时间着手整改,上缴财政收入180余万元,出台了4项规章制度,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
三、依托数据,拓宽审计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大数据审计应用和审计信息化工作,全面提升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监督效能,章丘区审计局坚持数据先行,加大对非现场审计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让数据“多跑路”“会说话”“说实话”,精准定位异常趋势和疑点数据,解决“用起来”问题。一是创新审计技术手段,贯通一张数据网。集中采集76 家一级预算单位18个镇街和财政平台4大板块、161万条数据,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实现财务、财政的横向、纵向贯通共享,对区级财政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非税收入情况、公务卡消费情况等10大模块进行分析,筛查数据疑点1628条,实现了数据分析的全覆盖,分析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二是“两结合”、促成效。采取“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数据分析作用,针对分析疑点,召开全覆盖数据疑点核查部署会,通过部门自报和审计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单位疑点进行核实,发现项目进展缓慢、未及时盘活存量资金、公务卡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涉及资金23917万元,揭示出4个方面16项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四、抓住契机,促整改实效。为确保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本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全区审计整改大会,对审计问题进行全面通报,要求所有部门单位对照问题清单,自查自纠,建立“反馈—查摆—整改—督查—销号—上报”六位一体的工作闭环,切实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针对今年区级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区财政局采纳审计建议,按照“对照问题挖原因,对照原因定措施”的思路,财政、镇(街)“双轨”并进,组织对全区18镇(街)对2020年及以前年度财政存量资金和应缴未缴非税进行摸底清理,做到边审边改,截至目前已收回欠缴的非税收入1100余元,盘活存量资金1.06亿元。(章丘区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