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审计机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政治为统领、以创新为动力,锻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市审计局机关连续14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持续3年获评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单位”,荣获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多项称号,我市4个项目荣获“全国审计机关优秀(表彰)项目”,干部队伍建设成果在全省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聚焦政治属性——
坚持以政治为统领,打造信念坚定的审计干部队伍
新时代赋予了审计机关新的职责定位。全市审计机关牢牢把握“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要求,不断树牢政治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以对党的绝对忠诚筑牢政治灵魂,夯实审计事业长远发展根基。
树牢政治意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印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及相关文件资料》学习手册,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交流,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树牢宗旨意识,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坚定信仰、我心向党”讲红色故事活动中传承革命精神,在市直机关红歌合唱比赛中抒发爱国情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系列活动点亮了审计干部的精神火炬,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树牢责任意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时刻牢记廉政是审计的“高压线”和“生命线”,坚持打铁还须自身硬,扎实开展工作纪律作风整改提升行动,严格落实“审计工作监督卡”等三项制度,坚决执行“四严禁”“八不准”,培育形成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
聚焦主责主业——
坚持以实绩为导向,打造担当作为的审计干部队伍
好干部体现的是思想、反映的是作风、考量的是实干。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决策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的重要要求,不断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蓝图变为现实景象。
针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组织实施政策跟踪审计,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项目、重大资金,从政策“最先一公里”到贯彻落实“最后一公里”进行全流程、全链条的跟踪审计,做到政策部署到哪里,资金流向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围绕强省会战略强化审计监督,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聚焦财政提质增效,扎实开展预算执行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关注全口径预算编制、硬化预算约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情况,确保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政策实施效果。围绕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组织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加大任中审计力度,紧紧盯住公共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资产运营、公共工程建设等重点环节和领域,加大对行政权力干预交易、贪污侵占、牟取私利等违纪违法问题的揭露力度,有效规范了权力运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组织实施民生审计,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政策落实,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审计监督重点,不断加大乡村振兴、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卫健系统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近年来,全市审计机关重点关注涉农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共向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移送各类线索多起,涉及资金1000余万元,多人被追究责任,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督促整改,发现问题整改到位,才能打通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确保审计成果最大化。为此,全市审计机关立足边审边改,督促建立整改工作台账和“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明确整改单位、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对账销号,全力督促相关单位整改。2021年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80项问题,已完成整改69项,正在整改11项,涉及资金85.06亿元,已整改83.43亿元,整改率为98.08%。对屡审屡犯的问题,推动从“根”上解决问题、落实整改,促进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330条,建章立制63项。
聚焦科技强审——
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打造业务精通的审计干部队伍
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本质体现,也是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济南审计机关坚持把创新作为提升干部队伍专业能力的“第一跑道”,广泛运用大数据审计抢占事业发展制高点。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科技强审”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干部培养和大数据审计紧密结合起来,打出一套“三进三报三训”组合拳。即把大数据审计写进可研报告、写进实施方案、写进审计报告;对大数据审计开展情况在项目结束时反馈报告、在业务审定会上逐一通报、在年度总结述职中专门汇报;新进人员先到数据分析部门锻炼实训、业务骨干全员参加省审计厅以上专业培训、数据分析团队成员编入审计组以干代训,打造既懂业务又精通大数据审计的复合型干部队伍。科技强审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产生一系列积极反应——数字化审计整改流程再造成为山东省首创;“BIM+投资”审计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并运行,受到审计署充分肯定;“无人机+雷达探测”助审自然资源与农村农业项目、“智慧审计”项目被评为济南市智慧城市创新应用示范项目。

积极创建大数据审计技能提升新路径,全市审计机关联合内审机构连续3年开展审计技能竞赛,2名竞赛能手荣获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全市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审计技能竞赛入选我市职工“建功‘十四五’建设强省会”创先争优劳动竞赛项目。在全省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战比武中,充分运用GIS系统结合遥感影像等技术攻坚克难,荣获唯一团体一等奖,总结创新的BIM、GIS审计技术方法在全市创新创优考核中得到满分。
工作中不断探索审计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围绕政治理论、战略前沿、审计业务,先后组织540人次到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专业培训;与山东大学等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互派校外导师和审计顾问50余人次,联合开展省级以上审计课题研究7项;对50岁以下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轮训,全局85人通过省级以上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鼓励干部积极参加学历、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考试,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53人、副高级职称55人、中级职称86人,具有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22人。
市审计局的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先后有23人获得“全国审计机关先进工作者”“全省审计系统先进个人”“全市担当作为出彩型好干部”“泉城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树立了审计干部可亲可敬、值得信赖的良好形象。
记者:王晓菲 通讯员 李文文 编辑:徐勤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