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平阴县审计局创新尝试大数据智慧审计,审计质量也紧紧依靠大数据平台严把关口,提高审计质量。
一、完善预算执行大数据智慧审计平台功能模块,丰富审计监督技术手段。一是拓展数据收集领域,实现数据多样化,满足不同审计项目需求。在既有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基础上,收集增加各预算单位全部业务数据,以及银行、公安等部门数据,满足预算执行审计项目、政策跟踪审计项目以及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多方面需要。实现“所想能实现,所见摸得着”目标。二是加大大数据审计智能化开发,真正实现审计工作智能化。审计工作程序复杂、业务涉及领域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面广,加上被审计对象防范意识和手段越来越隐蔽,审计发现问题的困难越来越大。加大大数据审计智能化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把复杂的审计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实现“一键”直达病灶,“一触”问题躺枪。三是增加大数据智慧审计平台法律法规模块,实现法律法规的定性和处理自动化。法律适用的适当性、法规竞合以及法条竞合的选择一直是审计风险防范的重点,通过大数据智慧平台的开发维护,增加法律法规自动化筛选功能,并与智能化审计互联互通,实现人机互动和问题定性处理法律法规和条文呈现自动化。
二、加大大数据审计应用,向智慧审计要效益向大数据要质量。一是在取得济南市优秀审计项目基础上向省级优秀审计项目奋进。积极谋划、认真分析新的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标准,吃透层级加分因素,了解县级优秀审计项目的着力点在哪里,从哪里下手才能取得高分,可以从哪些层面取得移送加分事项。二是在具体审计项目中,加大大数据手段应用力度,充分利用纵向财政数据和横向部门数据,争取利用越来越大的预算执行大数据平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效益和质量双丰收。
三、加强审计项目源头审理,防范审计风险。一是从大数据收集开始即严格审核数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严把原始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基础质量。二是继续强化三级复核,突出审计组长和科室复核职能,提高审计过程中审计质量控制,继续加强法规审理,全面把控审计风险。三是继续加强审计质量集中检查制度,坚持每年两次集中审计质量检查,并注重审计问题整改,从总体上控制审计风险。(平阴县审计局 刘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