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场,看着孩子在整洁干净的游乐场里爬上爬下,像只刚飞出笼子的小鸟,银铃般的笑声荡漾开来,也把我带回到了我的童年。
我出生在一个河畔的小村庄,打记事起,我的衣服上就没离开过土跟泥,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土生土长”。当然也少不了妈妈的唠叨:“天天身上弄得跟条泥鳅似的,愁死了!”
那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是我跟小伙伴的游乐场。麦田里,春风轻抚着正在吐穗的麦苗。我们钻进去捉迷藏,小小的人儿被裹在那片翠绿里,安静舒适,有时候因为躲得时间太久了,躲着躲着睡着了,直到大人们扯着嗓子喊我们回家吃饭,才揉揉惺忪的睡眼,拍拍身上的泥土悻悻的离开。树林里,错落的树叶为我们挡去炽热的骄阳。一棵斜着生长的大树变成了我们的探险基地,从树根走到树梢,看谁走的又快又稳。不小心的话会在树上掉下来,摔在地上又弄一身土,不过,谁也不会在乎这些,来不及拍掉身上的土就又开始加入战斗了。小河边,秋水养肥的鱼儿争先恐后地吐着泡泡,河里的小沙洲把河水分流成一串串的小水坑,我们会选水位较浅的水坑,光着脚丫,把水搅浑,把手伸到水下全神贯注的感受水下的动静,“看,抓到了!”小伙伴神气的将手里的大鱼举过头顶,结果大鱼一摆尾巴溅起的水珠迷了眼睛,手一滑鱼逃跑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日头西斜,我们用衣服兜着几条手指大小的鱼还有那一身的泥回家了。记得儿时的冬天特别冷,河面上的冰怎么踩都不会裂。那时的河面俨然是我们的大型游乐场,溜椅子,砸冻鱼,玩的不亦乐乎。我们在家带上绳子,拿上小椅子,两人一组,一个坐在椅子上,一个拉椅子,看哪一组跑的最快。快到岸边的终点时,我们一群人都扑倒在岸边的干草垛上,争论着谁是第一,累着,喘着,笑着,哪里会管头上挂着枯草,身上沾着泥土。
那时候的我们也有电视,也喜欢看五点半大风车里的动画;那时候的我们也有电子游戏,也喜欢用魂斗罗、超级玛丽一较高下。但那时的我们更喜欢与树木为邻,与鱼鸟为友,吹着柳哨,带着自己编的柳条帽,光着脚丫,在大自然里奔跑,甜甜的傻笑。
趁我还未老,趁孩子还年少,我要带孩子走出这室内的游乐场,带她去看看妈妈儿时捉过迷藏的麦田,抓过鱼虾的小河,还要去闻一闻带着记忆味道的泥土香……(张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