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贯彻发展新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大战略部署。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审计职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值得审计机关深入研究和思考。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科学理解新旧动能转换审计的定位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量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低成本要素边际效益的不断收窄,持续驱动的动能已然不足,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今年年初,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必须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济南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三核”之一,承担着建设新旧动能先行区,探索发展新模式新路径的重任。在这种形势下,审计机关必须科学理解、准确把握新旧动能转换审计的内涵和定位,发挥好审计监督职能,保证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顺利开展。
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审计,首先要了解新旧动能转换是什么?当前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内涵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代表的新经济,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并不是凭空生产出来的,而是仍然基于传统的产业、传统的发展模式基础上的创新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既包括器物层动能转换、技术层动能转换、产业层动能转换,也包括制度层动能转换、观念层动能转换。因此,新旧动能审计必须定位于既要对传统的产业改造升级、技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重大项目推进等新旧转换重大工程进行审计;也要站在加快培育“四新”经济体系的全局高度,找准问题症结,提出针对性建议,深化推进改革破题,推动精准确立新旧动能转换的现代规则体系;更要通过审计督促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坚决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决策部署,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落细,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准确把握新旧动能转换审计的重点
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审计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绝非单个审计项目所能承载,它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作,要站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紧紧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新旧动能转换融入审计监督之中,持续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完善。笔者认为,关键是抓住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点改革任务和重点改革事项推进以及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三个重点。
首先,以政策跟踪审计为依托,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与新旧动能转换深度融合。经济新动能升级的主要障碍是制度设计上的非市场化导致资源市场化配置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对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市场化资源配置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审计要紧紧围绕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加大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层次矛盾和潜在风险的审计力度,密切关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以及“放管服”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重点揭示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不力等问题,及时反映影响经济社会安全的重大问题和风险隐患,推动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其次,以重点改革任务和重点改革事项为抓手,促进深化改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改革推进到今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审计工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破除固有的顽疾桎梏,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往传统的审计工作内容,要通过审查部门单位的支出预算,追溯预算安排是否符合国家、省市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重点关注资金使用情况、重大项目绩效管理以及对重点改革任务的影响等情况,推动改革持续深化。结合济南实际,要加大济南动能转换示范先行区、济南中央商务区等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影响项目进度和效益的问题,推动项目顺利实施;要注重营商环境的打造,把简政放权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对“审批思维”和“部门利益”动真碰硬,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疏通影响市场活力的堵点;要注重促进深化改革,对产业扶持、国企改革、人才发展等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协调配合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提出解决突出问题和推进长远发展的建议,发挥深化改革“催化剂”作用。
第三,以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为重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落到实处。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对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深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强化任中审计,增强审计效果。通过聚焦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中弄虚作假、隐瞒实情,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等懒政怠政庸政问题,及时报告,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同时在问题定性处理中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客观地看待新旧动能转换中凸显的新问题,分清部门责任和领导责任,客观公正作出评价,积极推动完善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制度机制,推动领导干部担当作为,为党委考察识别和选拔干部提供参考。
三、强化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本领
审计工作要适应新发展要求,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发展,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审计生产力,通过自身规范不断增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本领。
一是强化审计项目管理创新,增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精准性。发挥好项目计划的“龙头”作用,紧扣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事项,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和立项调研论证,找准审计监督着力点和切入点,以政策审计、财政审计、经责审计“三个平台”为依托,把新旧动能转换涉及的各领域各项目纳入审计监督范围,进一步加强项目融合和工作统筹,真正服务和保障新旧动能转换。二是强化审计规范化创新,增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科学性。以标准化审计为切入点,对方案编制、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处理等关键环节的规范化管控,打造环环相扣的质量管控链条,建立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审计质量管理机制;深入探索立项、审计、审理、督查“四分离”机制,有效规范审计自由裁量权,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等高风险领域,严格实行多级交叉复审;完善审计现场管理、审计项目分类限时办结、审计项目审理流程等制度,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通报问责力度,以高标准审计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三是强化技术手段创新,增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高效性。新旧动能转换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审计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强化大数据思维,把大数据技术创新运用作为推进审计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提高大数据审计能力,推广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加大相关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大数据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增强审计监督的时效性和穿透力,准确发现疑点,精准揭示问题。四是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履职能力。加强审计人员的政治能力、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反腐倡廉和道德文化的建设,增强审计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职业荣誉感。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提高审计人员宏观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能力,把审计发现的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放在改革发展大局下进行审视,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李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