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天刷刷微信订阅号文章已经成了保留节目,多数时候已经习惯了过眼即忘,而最近一篇《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的文章却让心懒手懒的我想提笔写点思考和感悟。这是一位年过八旬的独居老人在中秋节写给儿女的遗书,但直至两个月后邻居才发现老人已经离世。有个疑问萦绕心间,老人的心如止水是看淡一切的释然,还是了却失望的决然。
我们国家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古有舜帝孝感动天、汉文帝亲尝汤药、黄香扇枕温衾等佳话不胜枚举,而十九大提出的“公民道德建设”也激励人们孝老爱亲,孝文化的精髓一直都在,只是“执行”文化的人开了小差、出了差错。独居老人悲剧的背后是子女尽孝的缺失,究其根源,可能是因为生活重压带来的无奈,但也不可否认是因为子女心中不以为意的忽视。为人儿女,习惯了被爱被包容、有依靠有温暖,缺容易忽略父母的需要、父母的衰老。其实想来,孝老爱亲又何分父母的年龄大小和健康与否呢?我们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应该努力的做个好儿女,犹记得有句话曾让我深有感触—“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是平淡生活中一个平凡、平常的要求,学会陪伴、学会沟通、学会传承,便是孝道。
孝道是暖心脾的陪伴。每次和妈妈一起去看姥姥,感觉无论到的多早,姥姥都已经站在院子门口望着马路等着我们。而我在大学时开每次开学返校,妈妈总是一遍遍帮我检查行李,给我装上爱吃的零食,这不过70公里的距离却总让妈妈会因为想念与不舍而失眠。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出于本能,与时间无攸,与距离无关。而相对地,父母得到的陪伴却越来越少。孝道,不是给父母钱让他们独自面对生活,而是陪伴他们一起享受生活。妈妈有傍晚坚持8公里快步走锻炼的习惯,在家的时候她总是拉着我当陪走,刚开始因为怕累我偶尔会抱怨,后来我发现,每当我陪妈妈的时候她的心情都格外明朗。平时我都戏称自己是家里的总采办,对爸妈来说,女儿用心挑选的东西都是最好的,我至今记得第一次给爸爸买衣服的情景,他穿上后的满足和开心,直说“真合适真好看”。俗话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父母需要的就是源于生活点滴的贴心的照顾和陪伴。给予父母最暖心的陪伴,我正努力做一个好女儿。
孝道是朋友般的沟通。作为 “90后”,小时候我就学会了“代沟”这个词。“代沟”是一种悲哀,是父母子女之间屏蔽沟通的信号,在外我们喜欢呼朋引伴,回到家里却往往失去了爸妈说说话的耐心。在家的时候爸妈总会带着期盼说“跟我们聊聊天吧”,聊聊天气、聊聊生活琐事就足以使他们特别开心。父母渴望沟通、渴望融入孩子的生活,渴望消除代沟,这种认知让我感动也让我惭愧,我长大了,父母不再强势了,他们的等待多于要求。和父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简单的,和他们一起吃吃饭、分享一下生活的喜怒哀乐、带他们逛街看电影,教教他们怎么用微信这些app。真正地让他们融入我的生活,在精神上不再孤单。给与父母有朋友般的沟通,我正努力做一个好女儿。
孝道是教学式的传承。我生长在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轰轰烈烈的生活,然而父母却教会了我许多。学生时代,爸爸曾对我说:“我不要求你考最高的分数,做最优秀的学生,但是你必须要学会做人,做本分、诚实的人”。前几年,我妈妈体检发现血糖过高,饮食需要格外注意,妈妈有时会忍不住会吃一些糖分高的水果,每当我发现就是有些焦急地和妈妈碎碎念,把气氛搞砸。后来我发现妈妈总是耐心地对待已经是“老小孩”的姥爷,不厌其烦地哄他照顾他,我才知道自己还差得很多。我要努力,做长辈跟前的孝子,做亲朋身边信赖的朋友,做岗位上的辛勤工作者。父母是我最好的老师,勤恳、朴实、担当是他们宝贵的财富,更是对我的要求与期许,以父母为榜样,不断践行,于家庭、于朋友、于工作勇于担当。做父母最好的学生,我正努力做一个好女儿。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所有的父母都不愿缺席子女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怎样才算个好儿女?在普通的生活中,用沟通、陪伴、传承构筑充满爱和温暖的家,这就是个好儿女。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愿父母开心康健,我只愿在平淡的生活里努力做一个“平凡、平常”的好女儿。(高素真)